CT檢查是目前臨床上許多疾病不可缺少的診斷工具,最適于查明占位性病變如腫瘤、腫、增大的淋巴結、血腫、膿腫和肉芽腫的大小、形態、數目和侵犯范圍,它可以決定某些器官癌腫的分期和是否能進行手術切除。
CT檢查有三種方法,一是平掃;二是增強掃描,從靜脈注入水溶性有機碘,再進行掃描,可以使某些病變顯示更清楚;三是造影掃描,先行器官或結構的造影,再行掃描,如向腦池內注入造影劑或空氣進行腦池造影,再掃描,可清楚顯示腦池及其中的小腫瘤。
前不久,美國哈佛大學一項研究顯示,多次CT檢查致癌癥危險增加,CT輻射劑量及其相應危害,可隨著檢查次數增加而累積。CT輻射屬于電離輻射,做1次全身CT受到的輻射,約是自然環境下3年的輻射總量。64排螺旋CT對心臟的輻射劑量與600次胸部X線檢查相當。
以往的研究證實,CT輻射對人體的傷害因對象特點和器官部位不同而異。在所有器官中,肺最易受到CT輻射危害。在年輕女性中,乳腺對輻射最敏感。20歲的女性,因1次標準心臟CT而增加的癌癥危險比80歲的男性高幾十倍。兒童對電離輻射更加敏感,誘發癌癥的風險較大。
鑒于此,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兒童,都要避免非必需CT掃描。盡量使用超聲和磁共振成像檢查,以避免電離輻射的危害。當必須進行CT檢查時,應根據身高、體重(尤其是兒童)合理設定檢查參數,盡量減少照射區域,在照射骨骼、肺時應設定較小的輻射劑量,因為低劑量掃描,可以給患者帶來輻射減少的益處。